top of page

一起生活也不錯

三峽北大青銀共居計畫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玖樓9floor

dsc_9032_43394302962_o.jpg

臺灣推動青銀共居,是一場⻑期的社會設計運動,雖然德國、荷蘭、日本早有先例 ,但制度的模仿是容易的,文化與生活習慣的累積跟培養,則需要時間學習。

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者,是一群相當多元的族群,在熟齡的過程涉及了個人生理、 心理、社會三者的混合變因。而近數十年小家庭制盛行,多數子女與父母別居,高齡者需自營生活,高齡的照護工作漸漸由家屬養老轉移為國家社會的議題。

​緣

Anchor 1

2017年起,新北市政府以三峽北大特區三戶社會住宅作為試驗場域,推動臺灣第一 處青銀共居,透過空間的規劃設計、居家的空間管理、社群的實體活動,將「共生公寓」(co-living apartment) 的新概念推廣於居住生活之中,打造世代共享的 創新住宅文化,也期待能為臺灣的居住模式開創一個嶄新的可能。


三間家庭式公寓,依據各自不同的機能設計空間,一起吃飯、一起工作、一起玩樂,一起分享生活的酸甜滋味。

dsc_9295_42537775225_o.jpg
Anchor 2

一起吃飯

古早味與創新菜的混搭

嫁接跨世代的情感

我們共同備餐、分工洗碗

在餐桌上開始一段新的關係

一起工作

伴著山水間的靜謐,一步兩步

輕鬆走到職人的國度,不再遊牧

在自己的家裡就能好好上工

貼心提示:溫聲細語

一起玩

雀聖、桌遊王子、海盜俠

60年代的金曲、90後的舞曲

或坐或臥,還有大人的包容

唯一缺的,就是你的笑容

Anchor 3

Long Stay

成果展現

在歷經2017年三梯次的體驗營後
2018年的春天起

三位銀髮族與七位青年相聚於此

展開為期六個月的共居生活


透過媒合與生活公約的擬定

讓室友在適配的空間找到彼此適應的生活型態

藉由共識、共學、共識三階段漸進式活動安排

先穩固青銀共居核心社群

再向外擴展到社會住宅以及隆恩社區的一般住戶

 

長期共居經驗的累積

是推廣台灣社會發展青銀共居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們期待更多長輩與年輕人受益

打造更友善的租屋生活體驗

這半年來,
我們一起去了三峽小旅行,

看新舊文化在我們住的地方碰撞融合。

也一起上了課,
關於如何吃得健康,
也關於過去和未來的人生價值。
還有還有,
我們一起為三峽地區的小朋友辦了營隊!
探索作社區中的秘密景點與故事。

我們逐漸發現,
真正的議題其實是共居,而非青銀。
當我們對彼此少點標籤,
多點同理與溫柔,
生活在一起不只不困難,
還可以在各自的圓圈中,
找到與彼此填滿的交集。

三峽青銀成果手冊QRCODE.png

點進成果手冊
看更多故事!

Peggy.png
阿狼.png
筱甄.png
欣平.png
Makki.png
山村.png
黎明.png
易瑩.png
韓森.png
阿真.png

​欣

​筱

​易

Peggy​

​黎

​山


​阿

Makki

韓森是中文名字,

日文名字是韓森博伊。

北大資工系學生,

但已經有許多案子的經驗,

想要跟他見面,恐怕要事先預約。

曾經為群組做了一個查詢公基金的chatbot,深獲大家的好評。

大家口中的阿北,
就是山村了。
阿北是土生土長的三峽人,
現在是大夜班的保全。
從以前就做過許多工作,
奇聞軼事也是知道得特別多。
專長是用注音符號學習各國語言。

悶騷系男孩,
即使現在在臺北市工作,
還是喜歡住在大學的生活圈。
雖然平時很佛系,
擅長講冷笑話與玩音樂,
但需要他的時候,
總是能扛起重責大任。

共同居住套房的兩個人,其實個性很不一樣。
Makki在衝突中主動跳出來解決,
阿真則喜歡探索不同長輩的故事。
有一陣子,Makki的私廚每週開張,回家都有被餵得飽飽的。
現在阿真在出版業奮鬥,Makki則持續朝著花藝師之路邁進。

就讀北大社工系的欣平,
曾在宿舍當了兩年的樓長,
因居住環境不佳而加入共居。
擔任共居中的公基金小管家,
買東西絕對精打細算!
也是室友眼中的絕佳聆聽者,
擅長用同理的角度,給予情緒上的支持。

70出頭的Peggy仍然精力無限,
在眾多組織與博物館擔任志工,
稱得上是斜槓銀髮。
想要展開一段不同的生活型態,
而離開原生家庭來到共居,
直來直往的個性是最大特色。

還沒見到人已經聽到爽朗的笑聲。
但實際上是個會細細感受周遭,
也十分樂意分享自己生活的女孩。
對過去居住的地方沒有感情,
所以曾經以車為家,
但現在車子是帶大家趴趴走的好夥伴,有空去鶯歌陶博館找找阿狼。

北大社工所的學生,從小就跟長輩住,
習慣回到家有人可以打招呼的環境。
或許是特質和所學影響,
會把別人的問題都當作自己問題,
主動積極且直接地面對問題,
總是作為室友間協調的橋樑。
       

本來就獨居的易瑩,
喜歡漂亮的空間設計,
想要在青銀共居中住到終老。
早上四點起床、九點就寢
吃齋念佛,是作息最規律的室友。
因為沒有使用線上通訊軟體,
常常用留紙條的方式和室友溝通。

抽離了血緣,我們主演一場跨世代的家庭劇,

你知道的,就和家人一樣,

一起吃、一起玩、偶爾鬧彆扭、偶爾冷戰,
然後逐漸發現彼此身上最純粹的故事。

 

年紀只是我們身上的一樣特徵,

更重要的是,和你慢慢地、好好地一起生活在一起。

bottom of page